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理論
分享

話語融課:高校思政課的方法創新

代玉啟

2024年07月22日08:28    來源:學習時報

以話語體系創新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革新,是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與效果、增強高校思政課吸引力與感染力的關鍵路徑。當前,思政課課堂上仍存在著諸如講大話、硬話、舊話、個人獨白等問題。對此,高校思政課教師應首先明確“給誰講、講什么、怎么講”,堅持守正創新,通過轉化話語表述方式,做到大話小說、小中見大,硬話軟說、軟語入腦,舊話新說、新詞入耳,大家共說、對話走心,切實將思政課建設成為學生愿意聽、喜歡聽,進而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人生金課。

大話小說、小中見大。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根本屬性,主要體現在思政課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宏大敘事及其政治導向功能上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善于講道理,做到以理服人,就必須處理好“高大上”與“小而美”之間的關系,將抽象的宏觀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敘事,于細微之處揭示深刻的道理。一方面,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堅持正確政治導向,嚴守政治底線,從政治高度出發,用黨的創新理論和輝煌成就講深講透講活“高大上”的大道理;另一方面,要以小的切入口展開突破,從身邊事、日常事出發,通過小題材、小事件來揭示宏大主題,運用生活中的樸素真理講深講透講活“接地氣”的小道理,使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和共鳴。此外,高校思政課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復述者,而應是教材內容的積極組織者、建構者、開拓者與創新者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,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綜合運用這兩種話語創新的優勢,可先通過“大話小說”的方式引入主題或概念,然后運用“小中見大”的視角進行深入剖析和討論,再通過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擬等方式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視野!按笤捫≌f”與“小中見大”重在微觀切入與細節挖掘,這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走出課堂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,深挖社會育人資源“富礦”,以社會活素材豐富思政課教學,主動將區域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,將“思政小課堂”與“社會大課堂”結合,并將實踐中發現的新問題、新素材引入課堂教學,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。

硬話軟說、軟語入腦。思政課承載著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與塑造主流價值觀念的崇高使命。為了有效達成這一目標,亟需將思政課教材中刻板、抽象、生硬的語言軟化,即轉化為更富情感色彩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表述,如此方能使之有情有義、入腦入心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思政課教學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,注重啟發性教育,引導學生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思考問題,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。灌輸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傾向于使用直接、明確、不容置疑的話語表述方式,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權威性,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可確保教學話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,避免娛樂化傾向;啟發性方法更傾向于使用溫和、委婉、疏導的話語表述方式,更容易讓人接受并產生共鳴,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可引導學生思考、討論,激發學生的興趣、潛能。為了更好地綜合運用硬性話語與軟性話語這兩種話語方式,以及灌輸性與啟發性這兩種教學方法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實踐:一是明確使用場景,適用于明確表達觀點、立場或要求的情況,可使用硬性話語明確表達政治立場;適用于調動課堂氣氛、增強話語傳播效果的情況,可使用軟性話語把道理講深、講透、講活,避免結論先行,思維封閉,讓人生厭。二是要靈活轉換,在教學實踐中,往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轉換話語表達方式。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和課堂情境,思政課教師應先以軟性話語營造開放、包容的氛圍,鼓勵學生表達觀點,但當需要指出不足或進行批評時,應適時轉向硬性話語,清晰明確地指出問題所在。這種靈活轉換不僅有助于維護課堂秩序,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,使思政課成為堅定政治立場、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平臺。這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精通專業知識,傳道授業解惑,又要啟智潤心、潤己澤人,做“經師”和“人師”統一的表率。主動對標“六要”要求,積極內塑自我、提升自我,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則,做到課上課下表里如一、知行合一,確保自身成為可信可敬可靠,樂為敢為有為的優秀教師,使思政課達到文以載道、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之效。

舊話新說、新詞入耳。思政課對學生而言,其內容并非全然陌生,在中小學階段就已有涉獵,存在一定的知識重復。同時,在社會生活中也自覺不自覺地接觸了一些相關觀念,故部分內容可能顯得不夠新穎,甚至有舊話套話的感覺。為了煥發思政課的活力,首先,我們應當轉變話語表述方式,可以采用一些較為陌生的語言、案例以及新穎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,用新的視角和詞匯對舊有觀點進行重新解讀,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,增強思政課程的吸引力。其次,立足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政課育人規律,做到貼近學生、貼近生活、貼近實際,深入、準確地了解不同學段、不同學校環境下學生群體特征的差異,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分眾化教育。同時,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,按照縱向銜接、橫向貫通、循序漸進、螺旋上升的思路設計課程目標,善用網言網語,讓學生愛聽愛學、聽懂學會。最后,我們還應拓展實踐維度,通過融入式、嵌入式、滲入式等方式,將思政課與創新創業教育、勞動教育、志愿服務、網絡實踐等教學形態相結合,推動教材創新、課件創新、形式創新、方法創新,提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效果。

大家共說、對話走心。高校思政課建設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,必須形成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。全面推進“大思政課”建設,需要激活社會“大課堂”、匯聚全社會育人“大能量”,通過構建“大思政課”模式,打好思政育人“組合拳”,不斷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,實現課堂向社會場景的延伸、教材與社會現實的有機結合。一方面,統籌發揮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會教育的有機銜接、協同配合。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,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,社會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,切實打好思政課建設的“組合拳”,書寫新時代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新篇章。另一方面,通過訪談、座談交流、聯合調研等多種形式,鼓勵多方發聲、共同參與,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,更具實效性。除了思政課教師講授外,還應拓展思政課的授課主體,邀請相關部門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授課、相關工作的一線參與者和基層工作者講述經驗和體會,請受益群體分享自身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對未來的期許,請在校學生“現身說法”分享家庭、家鄉變遷中的身邊人身邊事,引發同學們的情感共鳴,增強其對頂層設計、戰略規劃及現實做法的理解和認同,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、實踐認同感、心理認同感及現實代入感,切實推進思政課建設。

話語體系的創新是推動高校思政課與時俱進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手段。通過不斷話語創新,可以更好地傳遞核心價值觀念,力求把思政課講得更具針對性、親和力、感染力和實效性,實現學生知、情、意、行的統一,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、愛國奉獻、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

(作者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)

(責編:代曉靈、劉圓圓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,成人深夜福利在线,成人免费7777777在线观看,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无码